28
3 月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物聯網(IoT)技術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深深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Taiwan IoT)致力於為廣大創客們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物聯網產品,打造更智能、更便捷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家居自動化、智慧居家防護、智慧醫療健康監測還是智慧農業,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都能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成為您信賴的物聯網購物平台。
我們的網站(www.taiwaniot.com.tw)不僅擁有多樣化的物聯網產品選擇,還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讓每一位客戶都能享受到無縫的購物體驗和最佳的技術支援。我們相信,隨著物聯網的普及,智慧生活將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便利。
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物聯網產品涵蓋了各種應用領域,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以下是我們網站上部分熱門商品的介紹:
1. AI智慧家居產品
智慧家居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它正在真實地改變我們的居住環境。在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您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智能家居產品,這些產品能夠通過手機應用程式遠程控制,讓您的家變得更加便捷、舒適且高效。
2.AI 智慧安全防護產品
隨著安全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商業場所選擇安裝智能安防設備。在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提供各式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鈴、智能感應器等產品零配件,幫助您隨時隨地監控家中或工作場所的安全。這些設備通常具備即時視頻監控、警報通知、雙向語音對話等功能,讓您在外也能時刻保持與家庭的聯繫。
3. AI智慧健康監測產品
在健康管理方面,我們提供各種智能手環、智能體重計、血壓計,等設備零件組,這些產品能夠實時追蹤您的健康數據,幫助您更好地管理身體狀況。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手環,不僅能監測您的步數、心率、睡眠質量,還能設置健康目標,提醒您保持運動與健康飲食。
公司最新推出人體防跌倒偵測感測器以及呼吸心率偵測感測器,在老齡化社會,創客們若能開發出實用的成品,相信會受到市場的歡迎,為子女在照護老人方面提供便利,為生活減負。
4. AI智慧農業設備
對於有農業需求的用戶,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也提供各種智慧農業設備,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我們的智慧灌溉系統能夠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狀況自動調節水量,避免浪費,提升作物的生長環境。配合智能農業監測設備,您可以隨時掌握農田的氣候、土壤、作物生長狀況,從而做出更精準的農業決策。
5. AI車聯網產品
車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智能車輛管理成為可能。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車載導航、車輛定位系統、車輛監控設備等產品零件,幫助車主實現智能化駕駛體驗。無論是尋找停車位、遠程查看車輛狀況,還是提供實時交通資訊,這些產品都能大大提升駕駛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秉持著創新、品質和服務的理念,為顧客提供最先進的物聯網產品和解決方案。除了提供多樣化的物聯網設備零件,我們還注重每一位顧客的使用體驗。我們的產品不僅具備先進的技術,還擁有易於操作的界面,無論您是物聯網新手還是專業用戶,都能輕鬆上手。
我們的網站提供便捷的在線購物服務,並有專業的客服團隊隨時為您解答疑問。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承諾,所有產品都經過嚴格的品質檢測,保證為您提供高品質、可靠的商品。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生活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物聯網產品選擇,讓您輕鬆享受更智能的生活體驗。無論是居家安全、健康管理、農業智能化還是車輛管理,我們都能為您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歡迎光臨我們的網站:www.taiwaniot.com.tw,一同邁向更加智能的未來!
read more
06
3 月
Arduino 開發板和 Raspberry Pi 開發板是兩種非常受歡迎的開發平台,廣泛應用於電子和嵌入式系統領域。雖然它們有許多共同之處,如開放源碼和廣泛的社群支持,但它們之間在功能、用途和硬體結構上有著顯著的區別。
1. 硬體架構
• Arduino:
• Arduino 是基於微控制器(如 ATmega328)的開發板。微控制器是一個單一的處理單元,具備處理基本運算和控制輸入輸出的能力。
• 它的處理能力相對較弱,適用於簡單的任務,如控制LED燈、感測器數據收集、電機驅動等。
• 記憶體較小,通常只有幾KB的 RAM 和 Flash 存儲空間。
• Raspberry Pi:
• Raspberry... read more
20
6 月
物聯網時代來臨!
蔡茹涵 Cheers雜誌172期 2014-12 圖片來源:Amily-shen
2020年的全球物聯網商機達9.8兆元。IT研究及顧問公司Gartner指出,其中約80%來自物聯網技術所衍生的資料分析與應用服務,物聯網的裝置也將超過280億個。 它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口中的“next big thing”,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預言「讓台灣科技產業重新洗牌」的關鍵好牌,更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強調「代工廠一定要搭上的趨勢」。它,就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 什麼是物聯網?從字面意義來看,是讓生活中所有用品(物)搭載感知技術,並擁有網路連線的能力(聯)。日後,冰箱、汽車、手表甚至辦公桌,都能連上網路,並透過隨時蒐集的數據,主動在適當時機提供你必要資訊。科幻電影中遍布「人工智慧」的場景,再也不是夢想。 「今年我們已經由e化(electronic)時代走向i化(intelligence)時代,」台灣物聯網聯盟理事長、華苓科技董事長梁賓先指出。人跟物之間的互動愈來愈強,將帶來全方位的影響。 i化轉型衝擊:傳產、文創、服務通路 這些改變會如何發生?梁賓先指出,「智能」與「互聯」2大技術是物聯網的核心,隨著國內技術日漸完備,生產各項生活用品的傳統產業,將受到第一波衝擊。 「人們要『有感』才會有需求,有需求才會促使技術提升,」梁賓先舉例。從3C產品和穿戴式設備如眼鏡、手表開始,物聯網旋風將一圈圈向外吹往建築、紡織等產業。當傳統大廈必須轉變為智能住宅,紡織成衣得升級做「智慧藍芽衣」時,各種所謂的「傳統」產業勢必得招募更多感知工程師,以因應轉型。 第二波改變,將發生在文創設計與策展等應用領域。近年來,愈來愈多策展強調使用者體驗,而讓展場能「自動」與觀眾互動的關鍵設備,仍然是感知與傳輸技術,例如一招手,大螢幕上的花朵就會綻放、開始播放音樂等等。 第三波衝擊則在下游的客戶服務與通路端。舉例來說,一般運動手環在店面販售即可,但具備感知器、記憶卡與雲端應用功能的「智慧運動手環」就複雜得多;它必須有App和藍芽服務、定期更新資料庫、甚至要能透過線上客服協助做「運動量諮詢」等。換言之,服務客戶的方式將更趨多元與細緻化,通路也不僅止於實體店面,包括虛擬通路的電商賣場,或透過數位介面,直接以點數方式提供下載,都將愈來愈常見。 梁賓先強調:「以i化時代的思維來看,物聯網、雲端技術、大數據、行動裝置和社群媒體,是不可或缺的5個元素,但物聯網是驅動所有需求最關鍵的力量。」原因很簡單:它與人們的生活關聯性最強,應用起來最有感。
未來人才關鍵字:速度、跨領域、感動
儘管早在2014年初,就有不少科技大老大聲疾呼物聯網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台灣帶動的職務,仍以硬體工程師為主流。 其中,又以連結實質物體(如電燈、建築)與感知技術的「物聯網工程師」潛在需求最高,因為所有即將轉型的傳統產業,都需要招募這類型人才。緊接著,是通訊層(專攻如3G、4G、藍芽技術等)工程師,即使目前已有穩定數量,但物聯網技術會讓需求再往上提升。最後,才是數據中心(如資料採集、大數據等)工程師——累積數據往往需要數年以上時間,一旦物聯網全面進駐生活後,每天傳送出巨量數據,數據中心工程師的需求就會快速攀升。... read more
15
5 月
Arduino 與 樹莓派 哪款 開發板 更適合你
Arduino和樹莓派(Raspberry Pi)都是電子創意設計的常用開發工具,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和特點呢?Arduino是一款基於微控制器(單片機)的電子開發板,它可以運行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應用程式。與樹莓派不同,Arduino無法運行作業系統,這就意味著許多基於作業系統實現的功能無法利用Arduino獲得。由於沒有作業系統,Arduino的程序運行更加直接,更適合用於與傳感器和外圍電路進行通信,其程序體積較小,程序運行效率相對較高。Arduino的程序設計相對比較簡單,其程序需要通過USB接口與計算機連接進行上傳。Arduino沒有音視頻輸出接口,也沒有網絡接口和能與外圍設備連接的USB接口,開發板上沒有多餘的板載存儲器。當然,這些功能可以通過Arduino擴展板的擴展而實現。Arduino擴展板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的擴展,擴展板的種類很多,除了擴展接口功能外,擴展板還可以擴展GPS、電機控制、網絡連接等功能。
Arduino常見開發板
再來看看樹莓派。與Arduino不同,樹莓派是一款超小體積的計算機,它需要利用TF卡裝載作業系統才能夠運行。樹莓派利用ARM作為處理器,還具有板載內存、HDMI接口、USB接口、音頻接口、網絡接口等。雖然樹莓派也將通用輸入/輸出接口(GPIO)引出可以用於連接外圍設備和傳感器,但是由於需要作業系統的支持,樹莓派對GPIO的操作沒有Arduino方便和直接。樹莓派具有板載網絡連接功能,完成設置後可以通過計算機遠程訪問實現對樹莓派的控制以及程序設計。
樹莓派常見開發板
到底是選擇使用Arduino還是樹莓派與你所要做的項目密切相關。如果你在頭腦中已經設計好了一個項目,那麼了解各種開發板的能力就變得很重要。Arduino更適合做一些與電路、傳感器等相關而不需要太多複雜計算的項目,當然你也可以用Arduino實現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計算應用,比如機器人控制、四軸飛行器控制、時鐘、發光陣列控制等等。樹莓派的處理器運算能力更強,由於具有作業系統,可以設計出功能更豐富的軟體,因此樹莓派更適合做一些需要較多運算和功能的項目,比如遊戲虛擬機、網頁伺服器、機器人、家庭智能控制系統等等。由於功能更強大,以及作業系統和軟體庫文件的存在,使用樹莓派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另外,由於Arduino比樹莓派成本更低,所以在考慮低成本項目時可以考慮使用Arduino。
以上就是Z博士對Arduino與樹莓派的區別和聯繫的簡要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樹莓派開發板產品
Arduino開發板產品
由 Z博士實驗室 發表
read more
11
4 月
樹莓派 Raspberry Pi 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開發平台,原廠推出的AI 相機攝影模組之一,讓影像與人工智慧應用變得更平易近人。這篇文章將帶您進一步了解它的功能、應用場景,並附上實際安裝教學和範例程式碼,讓您在第五個內就能跑出您的第一個 AI 專案。
Raspberry Pi AI Camera是什麼?
Raspberry Pi AI Camera是一款支援高分辨率的攝影模組,可搭配 Raspberry Pi 4 或 5 使用,並可與... read more
08
4 月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正深刻影響我們的世界。無論是智能家居、自動化工廠,還是智慧農業,IoT設備的應用範圍已經無所不在。然而,這些創新技術的核心,離不開開發者與創客們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Taiwan IoT)專注於為AI與物聯網開發者提供最完整的創客硬體資源,包括開發板、感測器(Sensor)、電子模組等,助力創客們將想法變為現實!
1. 物聯網與AI開發的核心:開發板
開發板是物聯網專案的基石,無論是AIoT應用、機器學習邊緣計算,還是智能監控,都需要一款強大的開發板來支撐。例如:
• Raspberry Pi(樹莓派):適合AI計算、影像處理、邊緣運算,廣泛應用於智慧家居與AI機器學習專案。
• ESP32:內建Wi-Fi與藍牙模組,適用於物聯網設備、遠端監控與智能設備開發。
• Arduino:開發者入門必備,適合控制簡單的IoT裝置,如智能開關、溫濕度監測等。
這些開發板均具備強大功能,能夠快速搭建AIoT專案,幫助創客們更輕鬆地進行智慧應用開發。
2. 感測器(Sensor):物聯網裝置的「感官」
物聯網的核心在於數據,而感測器就是獲取數據的關鍵元件。例如:
• 溫濕度感測器(DHT11、DHT22、BME280):適用於智慧農業、環境監控、室內氣候調節等應用。
• 光照感測器(TSL2561、BH1750):可用於智能照明、植物生長監測,優化光源管理。
• 氣體感測器(MQ系列):可偵測CO2、甲烷、酒精等氣體,適合空氣品質監測、智能安防。
• IMU慣性測量單元(MPU6050、MPU9250):用於機器人平衡控制、無人機姿態測量等應用。
透過這些感測器,您的AIoT專案可以更準確地收集環境數據,實現更精確的自動化決策。
3. 電子模組:強化IoT設備功能
除了開發板與感測器,電子模組也是IoT應用開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提供的電子模組涵蓋通訊、顯示、控制等多個領域。
• Wi-Fi / LoRa / NB-IoT 模組:提升IoT設備的遠端通訊能力,適用於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
•... read more
24
2 月
口述/唐震寰整理/劉麗惠 圖片提供/工研院、美聯社、商業周刊
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產品一站式購買平台
面對襲捲全球的物聯網浪潮,台灣如何搶先一步?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主任唐震寰指出,將台灣原有硬體製造優勢,整合軟體與服務,才能將數位化變成實際的互聯。
工研院服科中心主任唐震寰認為,製造業及健康照明產業可望成為物聯網最大宗應用,有機會解決邁入高齡化社會所衍生的問題。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浪潮卷,全球顧問機構麥肯錫股票,2025年全球物聯網商機將高達6.2兆美元,吸引蘋果、Google、IBM、三星等國際重量級大廠相佈局。台灣擁有資通訊硬體供應鏈優勢,自然不會在這波大浪潮置身事外,科技大廠上至積台電、鴻海,小至新創公司,無鎖定物聯網商機。來看,全球物聯網市場目前尚未出現主導大局的業者;且放望去,檯面上小有成績的物聯網應用廠商,取而代之的並非是擁有龐大資源的大企業,而是諸如智慧家庭供應商Nest、穿戴式裝置業者FitBit之類的新創公司,頗有小米戰大鯨魚的味道。
物聯網大餅,台灣如以健康照護面對、工業4.0偶像應用領域為例,先前係因台灣人口老齡化速度快(內需)、醫療體系領先華人市場,席捲了因為台灣製造能力強、有完整的硬件供應鏈,加上上台灣半導體優勢通訊兵與資ICT產業優勢,兩者皆可由內需市場以及台灣獨練優勢通訊兵。
貫穿開發一套完整的系統整合平台,打造創新的物聯網應用服務,不僅可協助台灣產業發展出應用服務整案輸出及服務化產品高價值化的新商業模式,且善用物聯網貼近用戶的特性,有機會助力台灣ICT產業跳脫缺乏規格製定能力的台灣宿命產業成長波曲線。當然其他如國內業者經營多年的居家解決方案及已有良好案例的車聯網也值得重視,必須慎重考慮相關產業在物聯網市場的發展策略。
物聯網無疑是近年來主流科技趨勢。根據國際知名市調機構Gartner 2012~2015年Top 10策略科技趨勢,物聯網連續四年列入重要策略科技前五名。 2014年對Gartner2000項資訊科技,119個趨勢領域進行調查,正式認定物聯網取代大量資訊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資訊科技。
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產品一站式購買平台
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平穩
其實,備受全球矚目的物聯網到底為何?各大調研機構都有其獨到的定義。Gartner認為,物聯網是一個由實體物件所構成的網路,然後透過物件內的嵌入式科技,與內部狀態或外在環境彼此溝通,再透過網路產生互動;麥肯錫則簡單指出,物聯網就是把實體世界轉換成虛擬訊息,意即把各式各樣的物體數位化之後串連在網路上;而全球網通大廠思科(Cisco)則認為,物聯網應用已經發生了,但當聯網的「事或物」超越聯網人口,就代表物聯網時代來臨。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對物聯網則有更簡潔的看法,稱之為「互聯網+」,也就是任一產業疊加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衍生出的應用服務。
綜合各界的看法,我們將物聯網定義為一個「服務系統」,內嵌感測器之智慧聯網設備(Smart Object),經通訊網路傳送訊息後(Interconnection),物聯網系統自行處理與分析(Intelligence)並自動做出應對、回饋與服務(Service)。
之所以將物聯網稱之為「服務系統」,係因在物聯網一連串的價值鏈上,包括:感測器製造商、智慧裝置製造商、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電信/行動網路營運商、服務創新引擎商、系統整合企業、服務提供商等,由軟體服務所創造出的產值遠遠超出硬體。根據Gartner的調查報告顯示,在龐大的物聯網商機中,Apps與服務占比超過八成,預計2020年營收可達2,620億美元。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物聯網討論與研究這麼久,但直到近二、三年來才受到廣泛重視?這主要是因為技術面及IT基礎設施都日漸成熟,包括:智慧物聯網設備感測器及電池微小化及節能化的問題逐漸解決,聯網技術如藍牙4.0/ZigBee發展日新月異,雲端服務快速發展,以及3G與4G無線寬頻基礎設施及服務的普及,讓物聯網生態體系與服務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相關的應用服務自然水到渠成。
其中,智慧型手機的風行,讓智慧物件連網容易,更是開啟物聯網時代的首要功臣。根據全球行動通訊協會統計,2014年,全球行動裝置累積出貨量已超越全球72億的總人口數,為數眾多的行動裝置與服務,為物聯網打下良好的基礎。
外溢產值逾六兆美元
在國際大廠多年來投入與布局之下,不僅一般消費性物聯網產品推陳出新,例如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等;物聯網在商用領域的應用發展,也備受重視。包括能源、健康、工廠製造、零售業等領域的企業,也對物聯網高度矚目。根據思科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企業CXO(編按:泛指公司領導階層,例如CEO、CFO等)認為,過去三年均已看到物聯網蓬勃發展的趨勢,並且有超過九成的企業領導人希望公司儘快導入物聯網應用,才不會喪失競爭優勢。
隨著物聯網發展逐漸成熟,商機也不斷擴大。根據Gartner與麥肯錫的預估,到了2020年物聯網將衍生出1.9兆美元經濟外溢產值, 2025 年可進而成長達每年6.2 兆美元。
由於物聯網應用服務非常多元,因此大家都在尋找,最具商機的物聯網服務為何?對此,Gartner與麥肯錫一致提出,智慧製造與智慧健康照護服務,為兩大最具商機的應用。Gartner預估,2020年製造業與健康照護應用,將占所有應用市場比例各達15%;麥肯錫則提到,2025年製造業與健康照護的占比將分別高達37%與41%。
製造業及健康照護產業之所以有望成為物聯網最大宗的應用服務,在於它有機會解決全球邁入高齡化社會所衍生的問題;以及利用物聯網技術,讓製造業智慧化,以提高生產效率,補足人口老化造成的勞動缺口,並讓珍貴的人力資源往創新、研發與加值領域移動。
以智慧健康照護為例,全球人口結構改變,高齡者比例增加,健康費用支出亦大幅增加,勞動力也隨之下降,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與社會的重大挑戰。以臺灣為例,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健康支出將急速攀升,預估2025年將超過新臺幣1.3兆元(目前約為9,000億元),到2050年該項支出將超過七兆元(臺灣目前人口老化速率在全球名列前茅,2050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40%)。不僅臺灣如此,美國2012年的健康支出已超過2.4兆美元,達國家GDP的17%,該項支出每年將以5%~6%持續成長,超過該國GDP的年平均成長率。
為應對一個重大挑戰,全球健康照顧服務模式輻射擴散(Paradigm)轉變):從「以醫院/醫師為中心的被動照顧(治療)」轉移至「以人為中心之無虛無哮喘主動整合健康照顧服務(治療/預防/保健)」,以個人化的預防保健為終極目標。以先進國家為例,丹麥以家庭醫療服務輔助醫院醫療服務,降低急性醫療支出;而日本目前健康長壽社會,以增加國民平均健康餘命一歲為標的,讓人民更健康,並可降低健康支出,一舉兩得。台灣健保也已經準備好推動「論人計酬」制度,從疾病保險走向健康保險。
由於要推動以人為本的無塔整合式服務,服務空間樞紐醫院,擴展到個人行動與生活空間,如何有效整合應用端(如穿戴裝置與智慧型手機)、網路、雲端運算及Apps服務,開創智慧健康照顧服務,雖然屬於高環節跨領域整合工作,但可打造就銀經濟機會,開創台灣新產業。國外已紛紛推動相關智慧健康照顧服務,如e-Health或m-Health等服務。
因此,全球科技大廠爭相投入健康照顧領域的物聯網應用服務,例如蘋果推出HealthKit平台,欲主導未來智慧健康照顧市場;另外,Google也推出與智慧裝置的「Google」整合應用台灣IT廠還在維護卡位戰中置身事外,似聯發科、宏碁、華碩、英業達均在物聯網健康照護應用服務方面表明了意願,積極佈局,台灣已擁有國際對抗之華人健康照護專業知識,及撤回的ICT產業對抗,在這既是危機也是轉機的銀經濟商機中,應能掌握到很好的機會。
另外,全球陸續有許多新創公司成立,以物聯網環健康照顧服務在市場上推出了可控矽露頭角。例如,創立於2008年的健康與健身追蹤服務業者Fitbit,推出智慧手錶與手硬裝置,並結合軟體與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包括健康與健身分析的軟性服務課程,以及提供合作夥伴公開的應用程式界面,加速其創新應用服務,讓該公司成功以小搏大,竟然擊退耐吉與蘋果巨人相關合作的智慧手環FuelBandBandBandBand產品。
Fitbit以新星之姿,在健康照顧市場搶得先機。 2014年Fitbit就超過七億美元,在全球健身追蹤裝置市場拿下58%的市佔率,連AppleWatch上市首周市場也不及Fitbit。甚至Google傾力推出的Google Glass,目前也暫時以失敗退場。
這些例子引發了大廠在物聯網的戰罷吃香。回顧最初網路(網路)的發展軌跡,也是由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新創公司Facebook、Google擊垮軟體天王微軟,在網路應用服務稱王。物聯網是否會複製網路小蝦米打敗大鯨魚的歷史?後續發展值得觀察。而這也為台灣業者帶來不小的啟示,台灣若能發展出創新的物聯網應用服務,再進一步搭檔上國際大廠的物聯網平台,趁勢崛起。
善用既有優勢攻佔物聯網
整合可穿戴裝置,推出結合軟體與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增加機會搶佔市場。
物聯網所帶來的機會,台灣從科技產業企業界乃至新創公司,都在思考如何利用物聯網浪潮,開創新商機。事實上,台灣可以善用資通訊流程供應硬體鏈製造優勢,以及在華人圈卓越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整合出軟、硬體結合的應用服務系統,從台灣內需市場出發,建立了現場域,完善了軟體、硬體以及服務,打造了一套成熟的物聯網應用服務。
以誠信之健康為代表,台灣擁有全球華人地區最先進的健康醫療服務文化,國內各大醫療院所在科技化導入與應用上也走得非常快,因此科技廠商與醫療院之間的合作如果更加緊密,勢必發展出可以創造價值的醫療健康與護照物聯網應用,除此之外可以推動相關服務,也可以帶硬體製造商帶硬體製造商帶硬體製造商。
目前全世界共同面臨人口結構老化的挑戰:硬體方面,有明顯大廠在開發可監測生理數據換裝的穿戴式裝置,全球供應鏈成熟;平台方面,Google、蘋果雙雄都在發展健康應用平台。言之、需求、硬體、國際平台萬事俱備,只要台灣提出一套創新好用的健康照護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與服務,接入機會國際之勢,以整套輸出方案或服務化產品(產品作為服務)的商業模式,搭上全球健康照護大餅的列車。
以工研院所製定的「門診運動促進健康服務系統」方案為例,結合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心率帶相關)、運動導引技術及專業領域知識解決,有效評估心臟病自我住院復健、慢性關節炎住院運動康復,及肺癌前期患者之身體適能促進等服務。在治療過程中,除曾在基長庚醫院心臟外強健中心進行臨床實驗,同時完成新竹香山區以外的社區現場域驗證。本系統結合台灣優勢產業與誠信的華人醫療領域專業知識,為工研院開發健康照護物聯網應用服務之沙漠。目前已培育出一項新創事業,並開始將ICT產業從製造業升級或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者,擴大台灣產業者在市場的影響力。
另外在工業4.0方面,台灣工具機、PCB板與3C產品的製造能力在全球居領先之列。因應物聯網時代到來,如何感測器與智慧裝置,結合創新服務與模式,讓我國從低附加價值之產品製造或代工角色,躍升為服務化產品的提供者,新增系統整合、製造工藝規劃與維修等服務收入,提升所製造或代工產品之附加價值,屬於工業4.0時代智慧自動化,相關產業所要提升的。
硬體製造+垂直產業知識
其實,不只是健康照明、智慧製造應用服務,包括智慧家庭、智慧公共服務等,台灣也應該是整合硬體製造優勢,創新服務開拓市場商。例如,我國高速公路收費系統e-Tag,在國內經過長年的服務驗證之後,目前已成為感測成功率高達99.8%的商業化應用服務,獲得越南的青睞,因此越南政府高層已派人到台灣參訪,最早於2015年底在越南國道一號
當然,除了其他軟性硬體廠商可以從物聯網趨勢中創造新的機會之外,由於物聯網需要非常多元的創新應用,因此也正為全球新創公司帶來的成功契機。貿易之際,台灣旺盛的創新創業能量,也應該迎合這股物聯網大浪潮,積極以國內物聯網創新應用,搭檔蘋果、谷歌等國際分散式的平台,尋找站在巨人依托上開創全球市場的機會,或者與國內科技大廠如華碩、宏碁等,一起從市場出發,首先跨足全球市場,都是可行的方向。
綜觀而論,全球製造與IT大廠都競相參與分食物聯網市場大餅,在主導業者尚未出現之際,整個市場呈現出小廠急創新、大廠忙併購的活躍,當然這也顯示出未來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台灣在應用硬體製造能力優勢之際,必須改善硬體思維製造,在軟體與服務上下更偉大的功夫,打造整合硬體+軟體+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能力,同時也憑藉台灣擁有推動華人圈的文化、藝術與優質生活底韻,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連網創新應用服務,進一步在全球運輸機服務所打造的發展企業所創造的全球新創企業所創造的全球發展企業所創造的全球發展企業所創造的全球發展企業所創造的全球成長。
台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產品一站式購買平台
read more
27
6 月
Nordic Semiconductor宣布針對教育、創客和物聯網(IoT)市場的世界最成功開源教育生態系統Arduino已經選用Nordic Semiconductor的nRF52832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 (前稱為藍牙智能)系統級芯片(SoC)作為其最新產品的核心,這款瞄準IoT的低成本可編程單板計算機 (“基板”)稱作Arduino Primo。 (閱讀全文…)
read more
09
4 月
Arduino Alvik 是一款由 Arduino 及其合作夥伴開發的開源機器人平台,旨在讓使用者學習和實踐機器人技術,並提供廣泛的硬體和軟體支援。這款機器人設計簡單、易於擴展,完美結合了 Arduino 開源硬體的優勢,適合各種年齡層的學習者,從入門到進階者都能使用它來進行各種有趣的專案。 Alvik 機器人的設計專注於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感測器、馬達和其他外部設備進行定制,創造不同的功能和應用場景。這使得它不僅適合機器人愛好者,也適合教育領域中的 STEM 教學。
主要特點:
1. 開源平台:Arduino Alvik 是一個完全開源的機器人平台,這意味著用戶可以查看並修改其硬體設計和軟體代碼。這使得它成為學習機器人技術和編程的理想工具。
2. 兼容 Arduino 生態系統:這款機器人與... read more
11
4 月
為了提供更穩定的購物網站系統及服務,台灣物聯預計在 4/13 (五) 下午6點 ~ 4/14 (六) 下午6點,以一天的時間升級網站主機硬體設備。此段時間若有任何問題可以另行 Mail : taiwaniot.com@gmail.com
感謝您的支持與愛護,謝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