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2 月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期,明年物聯網(IoT)各環節技術漸趨成熟,商業應用漸成形,資訊應用將在明年進入物聯網世代。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物聯網應用廣泛,包括交通運輸、健康醫療、零售物流、環境監控、工業生產、智慧建築、公共安全、智慧能源等領域。
在物聯網世代,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顯著重要,相關資料革命風潮,將衍生感測資料等新的資料來源、演算方法、系統架構、營運模式與資安風險。 (閱讀全文…)
read more
16
5 月
感測器是一種物理裝置或生物器官,能夠探測、感受外界的訊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並將探知的資訊傳遞給其他裝置。「感測器」在新韋式大詞典中定義為:「從一個系統接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種形式將功率送到第二個系統中的元件」。根據這個定義,感測器的作用是將一種能量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所以不少學者也用「換能器-Transducer」來稱謂「感測器 / 傳感器 / Sensor」。確實檢測/測量、分析/解析並處理製造現場所發生的各種變化(位置/長度/高低差/變位/外觀等)或是針對未來現象之預測/預防。
光纖感測器
將來自放大器的光線以光纖進行傳送,進行狹窄處等檢測的光電感測器。
光電感測器
光學式工件檢測專用光電感測器。擴散反射/透過/限定反射/距離設定型、放大器內建型/分離型、光纖型等各種產品種類。
變位感測器/測距感測器
測量距離/高度。有雷射型、LED型、超音波型、接觸型、渦電流型。
影像感測器
使用影像來進行外觀檢查、文字檢查、定位、不良品檢查。
讀碼機/OCR
製造業廣泛使用的2維條碼與條碼讀取裝置。有固定(安置)型與攜帶(手持)型的產品種類。
近接感測器
檢測磁性體/非磁性體金屬之高頻率振動型以及可檢測非金屬之靜電容量型的近接感測器。有耐環境/耐熱/耐化學藥品/耐水型等的產品種類。
光電素子
檢測工件的小型低成本光感測器。有直流光/變調光方式的溝型(對照型)/反射型/分離型等產品種類。
旋轉編碼器
測量旋轉量/旋轉角度/旋轉位置的旋轉編碼器。
超音波感測器
利用超音波以對照型/反射型穩定檢測透明物體。
壓力感測器 / 流量感測器
檢測液體和氣體壓力、液體流量。
振動感測器/漏液感測器/其他感測器
透過接觸來測量工件、測量‧檢測設備或機械的振動、異常、傾斜角度、氣體流量,進行漏液檢測的感測器。
狀態監測感測器
包括感測器及增幅器。感測器能可視化裝置的健康狀況並偵測異常症狀,增幅器可以輕鬆連接各式類比感測器以監測狀態,並達成IoT化。
延伸閱讀
全系列電子模組 / 感測器
人體生物特徵偵測
距離感測器模組
read more
03
3 月
Arduino是一家義大利開源硬體和軟體公司、專案和使用者社群。 他們設計和製造用於建造數位裝置的單板微控制器和微控制器套件。 Arduino 的硬體產品獲得 CC BY-SA 許可,而軟體根據 GNU 寬通用公共授權 (LGPL) 或 GNU 通用公共授權 (GPL) 獲得許可,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建立 Arduino 板並分賣軟體。Arduino板可以從官方網站或授權經銷商購買。
Arduino uno r3... read more
02
6 月
所有配件展示(不含舵機和螺絲).
將兩個U型橫梁如圖固定好。
將多功能支架如圖固定在橫樑上方,注意方向,方向錯了下面固定舵機以及其他配件會很麻煩哦。
將舵機裝好舵盤,再安裝在多功能支架上,注意舵機的方向,(下面每個舵機都要先安裝好舵盤,後面就很方便了,由於舵機都是180度的,安裝之前先將舵機旋轉到合適的方向)。
再將一個多功能支架安裝在舵機上。
在多功能支架左邊中間的安裝孔插入M3*10的長螺絲以便安裝軸承。
將舵機如圖安裝好。
如圖將U型支架安裝好,裝好軸承擰上螺母。
在U型支架上繼續安裝一個U型支架。
將一個U型支架和一個L型支架,如圖安裝好。
再安裝一個多功能支架,注意安裝方向哦。
在多功能支架的右邊中間的安裝孔中插入M3*10的長螺絲以便安裝軸承。
如圖安裝好舵機。
如圖將安裝好的支架裝在之前裝好的機械手上,並裝好軸承,擰上螺母。
如圖將兩個多功能支架固定好,注意方向。
在上方的多功能支架上裝好舵機,要注意舵機的方向,並在下面的多功能支架右邊的中間安裝孔中插入M3*10的長螺絲,以便安裝軸承。
如圖將下面的舵機也安裝好,注意舵機的方向,螺絲使用M3*6的短螺絲。
將上面裝好的舵機安裝在之前的機械手上,並裝好軸承,裝上螺母。
將舵盤如圖裝在機械爪子上,擰上M3*6的螺絲(必須是短螺絲哦)。
再如圖安裝好舵機。
將機械爪子安裝好。
安裝好的整體效果。
read more
11
4 月
樹莓派 Raspberry Pi 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開發平台,原廠推出的AI 相機攝影模組之一,讓影像與人工智慧應用變得更平易近人。這篇文章將帶您進一步了解它的功能、應用場景,並附上實際安裝教學和範例程式碼,讓您在第五個內就能跑出您的第一個 AI 專案。
Raspberry Pi AI Camera是什麼
Raspberry Pi AI Camera是一款支援高分辨率的攝影模組,可搭配 Raspberry Pi 4 或 5 使用,並可與... read more
27
6 月
Nordic Semiconductor宣布針對教育、創客和物聯網(IoT)市場的世界最成功開源教育生態系統Arduino已經選用Nordic Semiconductor的nRF52832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 (前稱為藍牙智能)系統級芯片(SoC)作為其最新產品的核心,這款瞄準IoT的低成本可編程單板計算機 (“基板”)稱作Arduino Primo。 (閱讀全文…)
read more
06
7 月
英國政府積極推廣程式教育課程,BBC研發出了一款微型電腦「Micro:bit」,免費發送給英國7 年級學生。現在這個微型電腦將在全球開賣,期許將資訊世代共同語言——「程式」的影響力,擴散到世界更多的角落。 (閱讀全文…)
read more
15
5 月
在創客與教育領域,Arduino Uno 和 樹莓派(Raspberry Pi) 是兩款最常見的開發板。雖然它們外觀看起來類似,但實際用途與操作方式卻大不相同。本文將幫助你快速了解它們的差異,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開發平台。
Arduino Uno 是什麼?
Arduino Uno 是一款基於 ATmega328P 的開放原始碼微控制器開發板,具備簡單的硬體結構與友善的程式語言,適合初學者快速上手。它可透過 USB 傳輸線與電腦連接,使用 Arduino IDE 撰寫程式並上傳。
樹莓派是什麼?
樹莓派是一台完整的 Linux 微型電腦,擁有處理器、記憶體、HDMI、USB... read more
10
6 月
感測器(Sensor)是一種能即時偵測物理或化學變化並轉換成電訊號的元件,讓電子裝置得以「感知」周遭環境。就像人類的五官,感測器負責收集光線、溫度、聲音、氣體等資訊,並作為機器控制、資料記錄與自動化反應的基礎。在 AI、IoT 與邊緣運算快速成長的今天,感測器已成為萬物聯網的關鍵入口。
感測器的主要功能
物理量轉換:將光、熱、壓力等轉換為可供處理的電訊號
資料偵測與即時回應:提供系統即時環境感知與判斷依據
作為自動化或安全控制的觸發機制:例:氣體洩漏警報、無人機自動避障
感測器的分類方式
依感知對象分類
溫度感測器(如 DS18B20、NTC、熱電偶)
濕度感測器(如 DHT22、SHT40)
氣體與空氣品質感測器(如 MQ-2、SCD41、PM2.5 模組)
光照感測器(如 BH1750、TSL2561)
壓力感測器(如 BMP280、MPX5010)
距離與位置感測器(如超音波 HC-SR04、ToF VL53L0X、VL53L5CX)
依技術原理分類
光電感測器(反射式紅外線、遮斷式)
超音波感測器(空氣中距離偵測)
霍爾效應感測器(磁場偵測)
電容式 / 電阻式觸控感測器
熱電感測器(例如熱電偶、PT100)
依應用功能分類(含新興技術)
影像感測器(如 ESP32-CAM、AI Vision 模組)
聲音與語音感測器(KY-038、VAD 模組、麥克風陣列)
手勢與近接感測器(如 APDS-9960、PAJ7620)
毫米波雷達感測器(24GHz /... read more
24
2 月
您是否對於「物聯網」感到好奇?物聯網是什麼?能帶來哪些改變?袋鼠金融將帶您深入淺出地從物聯網定義(IoT) 開始了解,看看是如何將各種設備、物件、系統透過網路互相連接,實現智慧化管理。除外,也會提及發展歷史、核心技術,以及從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到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7大應用場景,讓你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趨勢!若想了解其他產業趨勢如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也可點選相關文章!
一、 物聯網 IoT是什麼?
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是指將各種物品、設備、系統通過網路彼此連接起來,將資訊的收集、傳輸和交換,從而實現智慧化控制和管理的一種技術。
物聯網使物品可以獲取獨一無二的標識,並透過網際網路傳輸資料,使物與物之間的無縫溝通。
物聯網的5個核心概念
物聯網的核心概念是「連接」,它打破了傳統的物理限制,讓設備彼此之間可以溝通交流,實現智慧化管理和控制。簡單理解: 想像一下,你的手機、家電、汽車、甚至家裡的燈泡都能透過網路相互連接,並根據你的指令或環境變化做出反應,這就是物聯網。
萬物連接:物聯網的核心理念是將現實世界中的萬物通過感測器等設備與網路相連接,打破物理隔閡,實現全面互聯。
數據交換:物聯網通過網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數據採集和交換,收集大量數據用於分析和決策。
智慧控制:透過物聯網實現對連接設備的遠程監控和智慧化管理,根據環境變化及時做出反應和調整。
識別編碼:每個連接物件都分配有獨一無二的編碼,方便辨識和追蹤管理。
覆蓋廣泛:物聯網的應用範圍廣泛,涉及製造、物流、醫療、家居、個人等各個領域。
二、 物聯網 IoT 的發展歷史
物聯網已不是個陌生的詞彙,早在1980年代出現了第一台可透過網路查詢庫存的可樂售賣機十,物聯網的概念就可被追溯;而在1999年,Kevin Ashton正式提出物聯網一詞,這個概念獲得了廣泛關注。
到了2024年,物聯網已然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智慧設備無所不在,萬物相連,大量數據被採集並透過AI技術進行分析和處理,為各行業帶來效率提升和創新發展。物聯網與5G、AI、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的應用場景,促進了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升級。
以下為簡單的時間線:
時間
發展
1980年代
出現第一台可透過網路查詢庫存的可樂售賣機
1999年
Kevin Ashton正式提出物聯網一詞,概念獲得廣泛關注
2000年代
RFID、IPv6等相關技術發展,物聯網應用開始逐步落地,
出現智慧家居、智慧製造等早期應用案例
2010年代
物聯網迎來爆發式增長,大量智能設備和傳感器連接網路,推動數據採集和分析發展
2020年代
5G、AI等新技術加入,物聯網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智慧城市、遠程醫療、智能農業等領域;物聯網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三、 物聯網IoT 的五大應用
物聯網IoT 應用一:智慧家庭 (Smart... read more